白内障的早期症状有哪些?中老年人必看的护眼指南
老今年62岁,近总感觉看东西像隔着一层毛玻璃,晚上开车时对面车灯一照就眼前发白。去医院检查后,医生告诉他这是典型的白内障初期表现。像老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,据统计,我国6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超70%,而很多人直到视力下降才意识到问题。
什么是白内障?眼睛的“镜头”蒙雾了
如果把眼睛比作一台照相机,晶状体就是相机的镜头。正常情况下它是透明的,但随着年龄增长,这个“镜头”会逐渐变得浑浊,就像相机镜片起了雾。这种因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力障碍,就是白内障。
除了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,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、糖尿病、眼部外伤或长时间暴露在强紫外线下都可能加速它的发展。需要注意的是,白内障是眼睛的“老化”现象,和用眼过度没有直接关系。
四个信号提醒你可能需要检查
1. 视物模糊:像透过浴室玻璃看东西,且戴眼镜也无法改善; 2. 畏光加重:晴天出门眼睛酸胀流泪,夜间车灯格外刺眼; 3. 颜色变淡:看红色像褪了色,蓝色系物品发黄; 4. 频繁换眼镜:半年内度数变化超过100度。
上海眼科医院医师李敏提醒:“当发现阅读需要更亮的灯光,或者看电视字幕开始吃力时,就应该做个裂隙灯检查,现在社区医院都能做简单筛查。”
治疗没有“药” 手术是有效手段
目前市面上宣称能“溶解白内障”的眼药水,实际只能暂时缓解干眼症状。根据《白内障诊疗规范》,当视力下降0.5以下,或影响日常生活时,就应考虑手术治疗。现在的超声乳化手术仅需10分钟左右,全程感,第二天即可基本视力。
常用的三焦点人工晶体能让患者同时看清远、中、近距离,术后多数人不需要再戴老花镜。但要注意,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先控制好血糖血压,手术前要完成血常规、心电图等基础检查。
预防胜于治疗 记住这5条护眼法则
1. 户外佩戴UV400标准的太阳镜; 2. 控制血糖血压,糖尿病患者每年查1次眼底; 3. 多吃深绿色蔬菜,补充叶黄素和维生素C; 4. 40岁以上人群每2年做1次眼科体检; 5. 避免长时间使用激素类滴眼液。
南京大学眼科医院近期研究发现,每天食用200g以上菠菜、羽衣甘蓝的人群,白内障发病风险降低23%。这与其富含的抗氧化物质有关。
关于手术的常见疑问解答
Q:手术后会复发吗? A:人工晶体不会再次浑浊,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后囊膜混浊,通过激光5分钟即可解决。
Q:什么时候做手术合适? A:不必等到完全看不见,当矫正视力低于0.5或影响生活即可考虑,拖延可能导致青光眼等并发症。
Q:术后需要注意什么? A:一周内避免揉眼、弯腰提重物,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,1个月内不要游泳。
白内障虽然常见,但通过科学防治完全可以保住清晰视界。如果家中长辈出现疑似症状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眼科就诊,切勿轻信偏方延误治疗时机。


